憂鬱症用藥在美國是使用量排名第二的處方用藥,僅次於降膽固醇藥,入圍美國普立茲獎醫學作者Robert Whitaker在其著作Anatomy of an Epidemic曾提到85%的憂鬱症患者在用藥後還是陷入了長期憂鬱,時好時壞,這真是巨大的醫療浪費及對病患的傷害阿
目錄
憂鬱症不是百憂解缺乏症
美國知名醫師Mark Hyman M.D.在其著作The UltraMind Solution也曾提到"憂鬱症不是百憂解缺乏症"(Depression Is Not a Prozac Deficiency),講述現代醫學在精神用藥上的濫用,肇因於藥廠對醫學報告的刻意隱匿(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也曾刊登此結果)註1,因而造成治療方向錯誤,而憂鬱症的發生在背後其實有多重的原因,需要透過各種功能性醫學檢查來找出,在針對各項原因來擬出憂鬱症治療方法
而於2010年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簡稱JAMA)註2也發表論文指出抗憂鬱劑(例如Paxil ; Seroxat 克憂果)對於輕度及中度的患者來說幾乎沒有效果,只有非常嚴重的患者才有作用,而事實上70%的患者都是介於輕度及中度之間,也因此這藥物對於70%的人都是沒用的,真是驚人的真相
現行憂鬱症治療方法的原理與特性
對於精神科醫師來說憂鬱症治療就是以精神用藥為主,不會去問患者是否有任何身體異常狀況,更遑論談到日常飲食、代謝及荷爾蒙分泌對病情的影響,根據研究顯示大部分的患者在看過精神科醫師後都會拿到2到3種以上的處方,開出多種處方也常是為了掩蓋彼此的副作用,甚至在吃了一段時間無效後還會開更強效的藥,但這種方法猶如瞎子摸象,患者得到的往往是更多的折磨
以憂鬱症狀提不起勁為例,一般認為原因之一就是腦中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不足,血清素主要被神經細胞用來傳達提振精神的指令,一旦含量不足就會造成憂鬱狀態,而目前最常被使用的抗憂鬱藥物SSRI(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主要是來治療這種情況,SSRI能阻止血清素被神經細胞回收,但使用時間久了神經細胞會發現回收不到血清素,因此便開始減少產量,而這將導致藥物的使用會開始無效,因此需加大用量才能達到原來的效果,而這現象就稱為藥物的耐受性,也導致對藥物的依賴
藥物治療的不足與可怕的副作用
如上所述,SSRI(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的使用僅僅是將血清素不足的問題給遮蓋住,並未實際解決問題,而且還會產生一連串的副作用,常見的有噁心、頭痛、焦慮、便秘、失眠和性功能障礙,孩童及青少年使用甚至會增加自殺及攻擊他人的機率,因此在英美等國就開始在藥品加註警語,甚至禁止青少年使用,在2014年美國精神醫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也指出服用SSRI抗憂鬱劑會增加70%至80%的上消化道出血機率(註3),而因為這些可怕的副作用,很容易讓人在服藥一段時間後放棄治療
最新的憂鬱症整合療法
近年來如美國知名醫師Mark Hyman M.D.、Daniel G. Amen、James Greenblatt及日本名醫-溝口 徹…等,都開始倡導憂鬱症病並非是疾病與藥物的單一線性關係,藥物不是原罪,而是研界結果的隱瞞及使用氾濫才是問題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心理問題及生理特性,必須使用功能性醫學檢查找出潛在的病因,並結合藥物.營養補充.飲食及運動,減少可能的食物過敏和增進消化功能,才是提供憂鬱症治療的最佳辦法。
相關案例介紹 (擷取自以上醫師的案例研究):
1.一位23歲的性女性,因常無法控制情緒,被莫名的焦慮、不安所襲擊,這些症狀經常造成頭暈目眩,因此處於足不出戶的狀態,也因此服用10多種精神用藥,在抽血檢查血液中後發現有嚴重維生素B群不足的問題,也連帶發現有鋅.蛋白質與鐵質不足,經由飲食調整及補充缺乏的維生素後已擺脫這些困惱
2.一位37歲的女性,因為經常感到疲倦、焦慮及恐慌,而經由問診後醫師懷疑可能是食物過敏的現象,在安排IGG慢性食物過敏檢測後發現她對於起司、玉米、葡萄柚過敏,在飲食上排除這些食物後,這些情緒障礙已經消失
總之憂鬱症並非難以治癒的疾病,只是需要找到適合每個人的方法,搭配運動、營養補充、心理支持,就可以擺脫藥物的控制
參考資料:
1.Selective publication of antidepressant trials and its influence on apparent efficacy
2.Antidepressant Drug Effects and Depression Severity
3.Short-term use of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and risk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4.The UltraMind Solution: Fix Your Broken Brain by Healing Your Body First–by Mark Hyman M.D.
5.Change Your Brain, Change Your Body: Use Your Brain to Get and Keep the Body You Have Always Wanted–by Daniel G. Amen
6.図解でわかる最新栄養医学 「うつ」は食べ物が原因だった!– 溝口 徹 著
“Image courtesy of [marin] / FreeDigitalPhotos.net”.
關於作者:
身處網路世代,各種來源不明的假新聞,已成為日常,該如何跳出牽制自己的矛盾真相?
我們分享具有”科學實證”的保健知識,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去看,讓您保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不再任意受病毒行銷的影響
更多訊息請見:關於營養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