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千萬人次瀏覽的實證營養知識
免費訂閱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Skip to footer
營養新知

營養新知

Health News and iHerb Shopping

首頁 » 健檢異常血糖過高怎麼辦 ?

健檢異常血糖過高怎麼辦 ?

Last Updated 2021 年 12 月 7 日 By Oliver Sun 7 Comments

健檢異常血糖過高原因

飯前血糖過高的是常見健檢紅字前三名,現代人精緻飲食吃太多,加上運動太少,作息不正常,長期下來身體負責代謝糖分的胰臟便無法負荷,造成胰島素作用不良,無法順利代謝糖分,若無適當治療在幾年之內便會發展為第二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而血糖要經由胰島素的轉換才能為細胞所利用,當數值異常時則表示胰島素的作用出現問題,這現像稱之為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胰島素主要是由胰臟所分泌,在胃部旁邊主要負責消化液及胰島素的分泌

在一般糖尿病患中,高血糖除了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有效地被細胞利用而造成數值急遽上升外,體內的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謝都會發生異常現象,因此糖尿病的可怕之處是,一旦罹患若置之不理,可能會引發動脈硬化或高血壓…等嚴重併發症。

  • 3種能改善糖尿病,降血糖的保健食品

 

健檢異常血糖過高怎麼辦

 

如何減少糖尿病的風險

1.規律運動:

研究發現緩和的有氧運動(aerobic exercise )及阻力訓練( resistance training)能有效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 sensitivity to insulin),達到血糖控制的效果。

而要達到最好的效果,建議每次的運動時間不宜少於半個小時,每週運動最好在5次以上,因此生活中經常走動、站立的人,血糖代謝狀況會比長久坐辦公室來的好。

2.減重:

假如你體重過重,減重能有效減少第二型糖尿病風險,在一項大型實驗中,透過持續運動成功減下百分之7體重的人能有效降低百分之60罹患糖尿病的機率。而體重是否過重可透過身體質量指數BMI(body mass index )來評估

3.增加纖維的攝取:

飲食當中增加纖維的攝取量可幫助穩定血糖值,相關益處有以下三點

  • 與腸道中的食物混合,助於控制飯後血糖上升的速度,延緩葡萄糖的吸收
  • 能較容易有飽足感,因此較不易有飢餓的念頭,並減少熱量過度攝取,幫助糖尿病患控制體重。
  • 抑制小腸對於膽酸的再吸收,加速脂肪和膽固醇的排除,保護心血管方面的健康,利於預防糖尿病心血管方面的併發症。

燕麥、豆子、水果、根莖葉菜類都含有能夠降低膽固醇的可溶性與不可溶性纖維。

4.減少精緻碳水化合物攝取,多吃全穀類:

精緻碳水化合物如麵包與白飯攝取過量會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而多食用全穀類食物則能降低風險。

但也別因此否定碳水化合物,其實份量及種類才是關鍵,選擇好的碳水化合物,不但能降低膽固醇,還能避免血糖暴漲暴跌,甚至還能減少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全穀類、蔬菜、水果與豆類都是是非常優質的碳水化合物。

5.避免高升糖指數(高GI)值食物:

升糖指數為衡量碳水化合物在攝入人體後對於血糖的影響,GI值越高表示較快速被人體吸收,血糖較易暴漲暴跌,GI值越低則表示較不易造成血糖波動,較利於糖尿病患控管血糖

高血糖(糖尿病)的定義及診斷

2006 年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一般糖尿病的診斷需要由空腹血糖測試(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Test)及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來測定空腹血糖及飯後血糖,若兩項指數均超出臨界值才會被判定為糖尿病,若指數介於正常值與臨界值之間則稱為糖尿病前期或前症 (prediabetes)

而前期糖尿病(prediabetes)定義為介於正常與糖尿病中間的潛伏期,包括飯前空腹血糖異常(impaired fasting glucose)與飯後葡萄糖耐受不良(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根據以往診斷標準糖尿病往往到出現嚴重併發症才被診斷出來,而前期糖尿病(prediabetes)的定義,大大增加了血糖不正常,但平日卻無任何症狀的病患人數,而這些族群如未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約有20-50%的人會發展為糖尿病

到了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更進一步納入糖尿病的新診斷標準,稱為糖化血色素(HbA1c)測試,此項測試由於不需以往的八小時空腹,隨時都可檢測,因此更加便利及準確

 

以下表格為糖尿病的定義及診斷標準

正常

糖尿病前期/潛伏期

糖尿病

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
血糖Blood glucose (mg/dl)
空腹血糖<110
飯後血糖<140
空腹血糖110~125
飯後血糖140~199
空腹血糖>126
飯後血糖>200
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
糖化血色素HbA1c  (%)
<6.0 6.0~6.4 >6.5

而這HbA1c糖化血色素 能轉換為平均血糖值eAG(estimated Average Glucose)可和血糖機測定的數值互相參考,HbA1c與eAG關係如以下

HbA1c糖化血色素 eAG平均血糖值
% mg/dl
6 126
6.5 140
7 154
7.5 169
8 183
8.5 197
9 212
9.5 226
10 240

轉換公式為: 28.7 x HbA1c – 46.7 = eAG

 

 

 

  • 3種加強排毒力的保健食品
  • 讓你有超強抗壓力的3種保健食品
  • 讓你瘦得健康的3種減肥保健食品
  • 預防骨質疏鬆的3種保健食品

“Image courtesy of [Praisaeng] / FreeDigitalPhotos.net”.

Oliver Sun
Oliver Sun

關於作者:

身處網路世代,各種來源不明的假新聞,已成為日常,該如何跳出牽制自己的矛盾真相?

我們分享具有”科學實證”的保健知識,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去看,讓您保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不再任意受病毒行銷的影響

更多訊息請見:關於營養新知

分享文章連結

網站揭露

“營養新知”成立的目在於分享具有”科學實證”的保健知識

讀者使用內頁購買連結或專屬代碼"KOY151"購買美國iHerb.com 商品,本站(營養新知)能獲得一小筆回饋金

這些回饋金是維持本站(營養新知)營運及成長的重要經費(用來支付主機費、顧問費、安全維護費、資料庫購買等費用)。

我們不會知道購物者的任何個人資料,請放心。(相反的,讀者未來還能得到更多第一手保健新知)

詳情見利益揭露,感謝。

guest
感謝您選擇發表評論。 請注意,所有評論都會根據本站隱私權政策進行審核,相關資訊會得到嚴格的保護。

guest
感謝您選擇發表評論。 請注意,所有評論都會根據本站隱私權政策進行審核,相關資訊會得到嚴格的保護。

7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Steven
Steven
4 years ago

Oliver你好, 這次血糖檢查空腹為70, 飯後為97, 但糖化血色素為6.0, 這算糖尿病前期嗎?

Reply
Oliver Sun
Author
Oliver Sun
4 years ago
Reply to  Steven

Steven 您好,

糖化血色素在6以上就屬糖尿病前期/潛伏期,需多加留意

Reply
Jerry Sun
Jerry Sun
5 years ago

我最近抽血,飯前血糖117,是否為糖尿病前期。

Reply
Oliver Sun
Author
Oliver Sun
5 years ago
Reply to  Jerry Sun

Jerry您好,光憑飯前血糖較不準確,最好再做糖化血色素 (HbA1c) 與空腹胰島素的測試

若糖化血色素在5.7%到6.4%之間,空腹胰島素大於5 microIU/mL,則為糖尿病前期

Reply
Kevin
Kevin
5 years ago

OLIVE你好,我每三個月作一次空腹抽血檢驗,發現飯前血糖值忽高忽低(一年內數據105,103,95,109均偏高),這數據顯示出什麼意義?謝謝您!

Reply
sony
sony
9 years ago

感謝提供高血糖的因應之道,最近公司健檢,報告出現好幾項紅字,看來該好好改變一下了

Reply
Superego98
Superego98
9 years ago
Reply to  sony

不客氣,血糖的控管對於生理及心理的影響非常大,也祝福sony的改革之路平安順利

Reply

Primary Sidebar

(最新)解密30種熱門保健食品

訂閱營養新知

輸入您的email來訂閱新文章

近期文章

  • 5種有益帕金森氏症的保健食品(第5種最常見)
  • 維他命D的43種功效及副作用(5大使用禁忌要小心)
  • 葉酸的11種功效及副作用(9點使用禁忌要小心)
  • 維他命E的11種功效及副作用(9點使用禁忌請留意)
  • 漆黃素的4種功效及副作用(3點使用禁忌請留意)
  • 小檗鹼的8種功效及副作用(5點使用禁忌請小心)
  • 槲皮素的10種功效及副作用(4點使用禁忌要小心)

搜尋文章

追蹤我們

  • Facebook

追蹤/訂閱本站最新文章

feed

推薦文章

小檗鹼的8種功效及副作用(5點使用禁忌請小心)

槲皮素的10種功效及副作用(4點使用禁忌要小心)

6種有益偏頭痛的輔助療法(第5點簡單易執行)

亞麻籽的6種功效及副作用(7點食用禁忌要留意)

CBD(大麻二酚)的10種功效及副作用(10點使用禁忌請留意)

Footer

關於營養新知   聯絡我們   隱私權政策

網站聲明

本博客所提供的訊息是以現狀為基礎,並不代表是正確、完整、及時、適當。所有資訊及產品不能被用於診斷、治療、治癒或預防任何疾病,也無法取代專業醫生的診斷及建議,對於資訊的任何錯誤、遺漏不負任何責任,亦無法對讀者應用本網站內容之結果負責。建議就身體狀況,向專業醫療人士尋求具體方案及處方,切勿拖延與濫用(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23 營養新知-版權所有,侵害必究,所有內容禁止任何未經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