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不僅是果腹,也是與家人朋友團聚,維繫感情的重要時刻。每當重要節慶或各種聚會,餐桌上免不了擺滿大魚大肉,好像少了這些食物,氣氛就無法活絡
不過,在歡愉氣氛下,若是吃的太多、太油膩,就會造成腸胃抗議,引發各種功能性消化不良帶來的不適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什麼問題?
消化不良可說是最常見的腸胃道疾病,據估計光是在美國每3人就有1人有此情形,而衍生的看診行為及藥費,每年就花費上百億美元,非常可觀
消化不良的患者中,只有約20%屬於器質性病因(胃食道逆流或腸躁症),其它80%的患者就被定義為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狀包括上腹痛、腹脹、噯氣、噁心、打嗝等)
而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眾多(包括腸胃蠕動異常、胃酸不足、心理因素等),目前並沒有一個理論可以解釋所有症狀,因此臨床上給予適當的藥物變得非常困難,常常造成治療結果不盡人意註10
經部分科學驗證能改善消化不良的保健食品
1.消化酵素(Digestive enzyme )
酵素是一群由胺基酸所組成的活性蛋白質(又稱為酶),在人體內又分為消化酵素及代謝酵素,食物在吃下肚後,首先要經過消化酵素的分解,才能將各種食物分解為小分子,讓腸胃進一步吸收註3
換句話說,如果缺乏酵素,那吃下再多的食物也是白搭,無法將各種營養被人體所利用
而美國知名酵素權威博士在其經典著作中提到:每個人一生能製造的酵素有限,當酵素耗盡的一刻,就是生命的終點,因此為了健康因素,必須藉由正確飲食獲取食物酵素。
但人類熟食習慣破壞了食物中的酵素(酵素無法在攝氏48度以上的環境生存),造成胰臟需不斷分泌消化酵素才能應付所需,而藉由額外補充酵素除了能改善消化不良(減少腹脹及噯氣)註1、2,還對於多種慢性病有改善效果(如關節炎、過敏、皮膚病等)
p.s.胰臟是負責分泌消化酵素的重要器官,每天會分泌約1.5公升的胰液消化酶進入十二指腸(包含澱粉酶、蛋白酶、脂肪酶、乳糖酶),參與蛋白質、脂肪、澱粉的分解
2.薑黃(Turmeric )
薑黃是源自於印度的一種薑科塊根狀植物,被當作食用及藥用( 印度草藥醫學Ayurvedic治療胃疾的常見處方)已有千年的歷史
經現代醫學分析當中的主要成分為薑黃素(Curcumin),除了賦予咖哩顏色與香氣,還具有豐富的醫療功效,能抗氧化、抗發炎、抗菌、抗血栓、抗癌等作用
多則研究指出,薑黃有改善腸胃道功能的效果,能促進膽汁、胰液及各種消化酵素分泌,並保護腸胃免於壓力、酒精、藥物、細菌等因素破壞註9
另外,在一則針對消化不良(多半有上腹部不適、脹氣、噯氣等症狀)患者的研究發現,薑黃能有效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狀(服用薑黃的實驗組有87% 表示改善,相較於安慰劑組的53%)註7
雖然薑黃素在臨床中發現具有多種抗病效果,但直接口服薑黃粉的生物利用率極差,因此常限制了它的天然療效,拜科學進步之賜,有所謂的增加吸收率配方,除了常見的添加胡椒素(piperine )
另一種最常被自然醫學所使用的配方是將薑黃素結合大豆卵磷脂(soy phosphatidylcholine),能提高約29倍的生物利用率(專利名稱為Meriva)註8
3.朝鮮薊(Artichoke)
朝鮮薊屬多年生菊科植物,原於歐洲地中海地區,是一種兼具食用及藥用價值的草本植物,由於其稀少性及富含營養,在16世紀時就被歐洲貴族及富人廣泛食用,並常用於改善消化不良
雖然朝鮮薊在亞洲地區較少見(另一種常聽到的薊類植物是奶薊),但近年來各種研究發現,朝鮮薊富含多種植物抗氧化劑,在常見蔬菜中排名第四,具有優秀的防病能力(具有降膽固醇、保護肝臟、促進膽汁分泌、防癌、護心等效果)註4
在幾則臨床研究都發現,不論是服用朝鮮薊葉萃取物或是額外添加薑粉的複方,都能促進膽汁分泌,加快腸胃排空速度。並有效改善與飲食有關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緩解過食帶來的腹脹及不適感註5-6
消化不良處方總結:
想維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須從食物及飲食習慣做起(多攝取水溶性膳食纖維,少油膩,細嚼慢嚥,吃飯時少看手機等)。另外,有脹氣困擾的話,要少攝取容易在腸道產生氣體的食物,例如豆類、牛奶、乳製品、洋蔥、地瓜、 馬鈴薯等。
而如果消化不良症狀持續數天沒有排除,且出現嚴重腹痛、腹脹、噁心、停止排便及排氣症狀,肚子還不斷變大,就要考慮可能為腸阻塞或其它疾病,此時請立即看醫生,切勿拖延
圖片來源:( Alan Light -www.flickr.com, CC Licensed)
關於作者:
身處網路世代,各種來源不明的假新聞,已成為日常,該如何跳出牽制自己的矛盾真相?
我們分享具有”科學實證”的保健知識,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去看,讓您保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不再任意受病毒行銷的影響
更多訊息請見:關於營養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