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是每個人在遭遇艱難或挫折時,自然發生的情緒反應,但當無緣由或非明確原因產生強烈哀傷感,或對於一切事物失去興趣,這些情況就可能形成憂鬱症(depressive disorder )
重度憂鬱發作的診斷標準包括抑鬱情緒、對活動的興趣或愉悅感明顯降低,或兩者兼有,並持續至少兩周以上。
此外,憂鬱症必須符合以下3個或更多的條件:包括:體重增加或減少、睡眠增加或減少、心理動作能力增加或減少、疲勞、罪惡感或無價值感、注意力下降、反復出現死亡或自殺的想法。
據估計,憂鬱症影響了全球3.5億人口,平均每20人中就有1人在前一年有過抑鬱症發作
與疾病有關的低生產率和高曠工率,單就間接工作成本一項,約占憂鬱症總經濟負擔的60%以上,是直接醫療費用的兩倍
除了造成失去工作能力,減少收入外,心理及生理的苦痛,都是無法量化的代價,甚至有的不敵病魔,付出寶貴的生命,令世人扼腕歎息
在實證醫學中,對憂鬱症有幫助的輔助療法有哪些?詳見內文分析
目錄
有益憂鬱症的輔助療法有哪些?
1.指壓(穴位按摩/Acupressure)
指壓(穴位按摩)是一種古老的治療藝術,指的是按壓位於經絡沿線的穴位,導致疼痛、麻木和脹氣的感覺,在原則上類似於針灸,是一種無創的針灸形式。
在穴位按摩中,可以通過肘部、手指、腳部、指關節、手掌、拇指或特定工具啟動穴位,調節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維持身體功能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4則隨機對照試驗,共1439名有輕度至中度憂鬱症狀的參與者)指出,穴位按摩(治療時間介於2至40週之間,每個穴位的按壓時間從5秒到4分鐘不等,每次治療的時間從30秒到45分鐘不等)有助減輕患者的抑鬱和焦慮水平,最常用的穴位是足三裡、三陰交、神門。註1
*結論:針對輕至中度憂鬱症狀,穴位按摩或許能帶來正面幫助,但受限於可能的混雜因素,仍須高質量、大樣本量和中長期隨訪的研究進一步驗證,以確認不同穴位和壓力保留的影響
2.益生菌(Probiotics)
在過去十年中,神經胃腸病學研究揭示了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之間的生化信號傳導,稱為腸腦軸(gut-brain axis)。這種通信網絡是雙向的,通過自主神經系統、腸神經系統、神經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發生 。
這些進展將中樞神經系統精神疾病與胃腸道微生物組的變化聯繫起來,使其成為新型抗憂鬱治療的潛在目標,研究的核心是益生菌,它被定義為活的微生物,當攝入足夠量時,會對宿主產生健康益處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0則隨機對照試驗,共8886名憂鬱症參與者)指出,益生菌補充顯著減輕了憂鬱症狀。註1
亞組分析(Subgroup analysis)發現,益生菌減輕憂鬱症狀的作用以干預時間大於8周、劑量為大於100億CFU的研究最為顯著
另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7則隨機對照試驗,共404名憂鬱症參與者)指出,益生菌與抗憂藥物一起使用時,可以有效地減輕憂鬱症狀,但如果單獨使用,似乎沒有提供顯著的好處。註2
*結論:益生菌輔助治療或許有助減輕憂鬱/抑鬱症狀,但鑑於納入研究的局限性,需要長期隨訪和大樣本量的隨機對照試驗進一步驗證
3.番紅花(藏紅花)(Saffron)
藏紅花是鳶尾科藏紅花(Crocus sativus L.)的乾柱頭,傳統上用作食品香料,為多種食品配方提供顏色、味道和氣味。
基於植物化學研究,具有藥理活性的藏紅花成分包括:苦味素(藏紅花素)、揮發劑(藏紅花醛)和染料材料
越來越多的藥理學研究證據進一步表明,藏紅花或其活性成分可能具有神經保護、抗驚厥、抗抑鬱、抗焦慮、抗氧化、抗炎、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抗高血壓…等效應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1隨機對照試驗,共500位輕度至中度憂鬱症患者)指出,番紅花對於改善憂鬱症的效果明顯優於安慰劑(以HAM‑D、BDI量表衡量),並且不輸給SSRIs(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如fluoxetine, citalopram),但治療的最佳劑量和持續時間尚不清楚。註1
背後機制可能與調節大腦中某些化學物質水平及抑制突觸中血清素的再攝取有關
*結論:番紅花(藏紅花)對於改善憂鬱症或許有正面幫助,但受限於可能偏誤風險,仍需更多大型隨機試驗加以佐證
4.鋅(Zinc)
鋅是人體中最常見的微量礦物質之一,在生長和發育中發揮重要作用,參與細胞增殖、遷移、存活、凋亡、神經元發育、免疫和信號轉導。
臨床觀察已經確定,鋅缺乏與許多疾病的病理變化有關,由於鋅缺乏而導致的表觀遺傳學失調可能與疾病的發病機制有關。
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5則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共為參與者)指出,對於臨床診斷為重度憂鬱症並接受抗抑鬱藥物治療的患者,補充鋅(補充時間從10到12周不等,劑量從7mg到25mg不等)有助減輕憂鬱症狀。註1
另外,子群組分析(subgroup analysis)發現,補充鋅的相關抗憂鬱效果尤以平均年齡大於或等於40歲的對象較為顯著
背後機制可能與離子型谷氨酸受體NMDA的抑制作用,調節興奮性氨基酸(谷氨酸能)和抑制性(GABAergic)神經傳遞有關。
*結論:對於臨床診斷為重度憂鬱症並接受物治療的患者,補充鋅對於減輕憂鬱症狀或許能帶來幫助,但受限於研究的高偏倚風險及高異質性,仍須進一步驗證。
5.薑黃素(Curcumin)
薑黃素是薑黃根莖部位及其它薑黃屬植物中主要的橙黃色天然多酚物質(約占薑黃乾重的1%至6%)。
由於其抗氧化、抗炎、抗誘變、抗菌和抗癌特性,傳統上在亞洲國家被視為重要的草本植物
這些效應的潛在機制是多種多樣的,似乎涉及調控各種分子靶標,包括轉錄因子(NF-κB)、生長因子、炎性細胞因子、蛋白激酶…等
因此,由於其對多種分子靶標的有效性和調控性,以及對人體使用的安全性,薑黃素作為一種潛在的治療藥物,在預防和治療各種疾病方面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如關節炎、過敏、阿爾茨海默病和其它炎症性疾病)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6則隨機對照試驗,共377位臨床診斷為重度抑鬱症患者)指出,相較於安慰劑或控制組,口服薑黃素(日劑量500至1000毫克,為期4至6周)有助於改善憂鬱症狀(以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scores衡量,pooled SMD為-0.344)。註1
背後機制可能與薑黃素具有:抑制單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活性、調節神經遞質水平、增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水平、抗炎作用有關
*結論:口服薑黃素對於憂鬱症改善或許有正面幫助,受限於小樣本數及短干預期間,仍需更多大型長期試驗確認其臨床效益
6.維他命D(vitamin D)
維他命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被稱為“陽光維生素”,最初在魚肝油中發現,後來被確定為一種必需的維生素,能作為前體類固醇影響一系列代謝和生物過程
維生素D可在皮膚中由陽光照射產生,或從天然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中獲得
,如富含脂肪的魚類(鯖魚、鮭魚、沙丁魚)、蛋黃、蘑菇、乳製品
在人體中,維生素D一旦轉化為生物活性形式(1,25-dihydroxyvitamin D),就與調節超過900個基因變異的表達有關,這些受體存在於人體的各種組織中,如小腸和大腸、前列腺、大腦、胰腺和骨骼肌。
這些基因表達已被證明對多種健康和表現相關的變數有顯著影響,如骨骼、腸道、免疫和心血管系統、胰腺、肌肉、大腦以及細胞週期的控制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4則隨機對照試驗,共948位重度憂鬱症患者)指出,補充維他命D對抑鬱評分有良好的影響,合併平均效應(pooled mean effect size)為0.58,代表影響程度中等。註1
*結論:針對重度憂鬱症患者,補充維他命D或許能帶來正面幫助,但受限於小樣本數及方法學偏見(methodological bias),仍需更多研究加以佐證
7.魚油(omega-3)
Omega-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也被稱為維生素F,源自fatty acids一詞,它是人類飲食中不可少的營養素,這是由於缺乏從其它物質中產生這些脂肪的機制
Omega-3最主要的組成有EPA和DHA,常見於冷水魚、磷蝦、藻類、微藻和甲殼類動物。
Omega-3脂肪酸除了是前列腺素的前驅物質(前列腺素是一種激素類物質,可以減少炎症反應和改善血液流動),也是細胞膜脂質雙層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如細胞膜流動性、神經傳遞、離子通道、酶調節、基因表達和髓鞘形成都與之有關
這些脂肪酸除了可以減少炎症反應,也可能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病、癌症和關節炎等慢性病的風險。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3則隨機對照試驗,參與者共1233位重度憂鬱症患者)指出,omega-3(不論來源為魚油或其它)有助於改患者的臨床症狀。而其中又以EPA使用量較高或合併服用抗憂鬱藥物對象的效果最顯著。註1
*結論:根據現有診斷標準,口服魚油(omega-3)對於憂鬱症患者的症狀改善或許有正面幫助,但受限於現有證據品質問題,仍需更多研究加以佐證
總結:
任一疾病發生,背後是由一連串錯綜複查成因所造成,很少歸因於單一因素
面對這個新世代的流行病:憂鬱症,要有個概念,就是任何疾病,絕對沒有神奇藥丸,能讓你吃下後馬上痊癒
研究也指出,適當的運動有助於預防憂鬱、提升社會支持、降低自殺意圖、建立自信等。註15
雖然對於患者來說,很難提起勁,但只要動起來,就有機會重拾活力,改善憂鬱
除了正規醫療外,搭配飲食、營養、運動、調整生活作息等方法,才能更快恢復正常生活
關於作者:
身處網路世代,各種來源不明的假新聞,已成為日常,該如何跳出牽制自己的矛盾真相?
我們分享具有”科學實證”的保健知識,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去看,讓您保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不再任意受病毒行銷的影響
更多訊息請見:關於營養新知
在生活中可以三種一起吃嗎?
Deb 您好,
併用仍可能有保健成分間的交互反應存在,所以不建議一起吃,且無證據證明併用能帶來加乘效果
若有服用藥物或任何醫療狀況,也建議在使用前先與專科醫師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