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千萬人次瀏覽的實證營養知識
免費訂閱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Skip to footer
營養新知

營養新知

Health News and iHerb Shopping

首頁 » 3種有益白內障的保健食品(第3種最多人想問)

3種有益白內障的保健食品(第3種最多人想問)

Last Updated 2020 年 6 月 19 日 By Oliver Sun Leave a Comment

白內障(cataract)是目前眼疾中造成失明的主要因素,肇因於水晶體蛋白變異(像蛋被煎熟一般),造成混濁,光線無法穿透,進而引發視覺障礙

臨床上,最常見的白內障症狀是視力模糊、對強光敏感、色彩變得較暗,看東西時彷彿多了一層簾子,且伴隨近視度數急遽增加

據估計,在美國40歲以上的人口就有17%(約2千萬人)患有此病,患病率隨年齡遞增,超過65歲以上更有70%以上的好發率,由於白內障尚無有效藥物可治療,只能透過手術摘除後更換人工水晶體

在實證醫學中,有哪些保健成分對白內障有幫助?詳見內文分析

cataract-prevention-supplements

 

目錄

  • 水晶體(crystalline lens)是什麼?
  • 有益白內障的保健食品(成分)有哪些?
    • 1.維他命C(Vitamin C)
    • 2.維他命E(Vitamin E )
    • 3.綜合維他命(Multivitamin)

水晶體(crystalline lens)是什麼?

水晶體位於眼球前端,瞳孔正後方,是富含蛋白質的組織,在正常狀態下為透明,作用像是相機的鏡頭,能由睫狀肌控制,並調節、聚焦光線,讓影像精準投射在視網膜上,產生視覺

而造成白內障的原因分為先天及後天,扣除遺傳因素後,以退化性白內障為大宗,其次是糖尿病、外傷或感染等

臨床也發現,30歲左右高度近視患者合併白內障的病例直線上升,主要是手機電腦螢幕發出的有害藍光所造成(長時間直射造成水晶體蛋白變性)

 

 

有益白內障的保健食品(成分)有哪些?

 

1.維他命C(Vitamin C)

維他命C,又稱抗壞血酸,是一種簡單的低分子量碳水化合物,具有烯-二醇結構,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的水溶性電子供體,具有強抗氧化活性

大多數動物能夠通過葡萄糖-6-磷酸(glucose-6-phosphate)合成維他命C,然而人類由於基因突變的緣故,失去了合成維他命C的能力,因此需要從飲食中獲取足夠的維他命C。

由於人體對水溶性維生素的儲存能力較低,需要規律地充分攝入以防止維他命C缺乏症。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維他命C缺乏為第四大營養素缺乏症,發生原因與不良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吸煙、酗酒、濫用藥物、各種疾病、接觸污染物以及經濟原因(社會經濟地位低)有關

一則文獻綜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9則研究)指出,較高的維他命C攝取量及與較低的白內障發生率有關(次群組分析發現,關聯性以美洲及亞洲地區最顯著)。註1

另外,同則分析也發現,血液中較高的的抗壞血酸鹽濃度與較低的白內障發生率有關(次群組分析發現,相關關聯以核性白內障及後囊下白內障最顯著)

*結論:較高的維他命C攝入量和較高的血清抗壞血酸水平與較低的白內障發生風險有關,但仍需更多隨機對照試驗確認其臨床效益

 

 

維他命C的16種功效及副作用(13種使用禁忌要留意)

 

 

 

 

2.維他命E(Vitamin E )

維他命E是一組脂溶性化合物的總稱,它描述了所有自然產生的、結構上相關的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醇,每一種都有4個同系物,分別是:alpha、beta、 gamma、delta

維他命E作為脂溶性抗氧化劑,能夠清除活性氧,減少氧化壓力,保護細胞膜免受氧化損傷。

其中,alpha -生育酚(alpha-tocopherol )是維他命E在飲食和人體組織中最豐富的形式,也被證明是最具生物活性的形式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8則研究)指出,較高的膳食維他命E攝入量、膳食加上補充劑維他命E攝入量、血清生育酚水平與較低的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發生風險有關(但單獨補充維他命E則與白內障風險無明顯關聯)。註2

*結論:較多的膳食維他命E攝入量及血清中高水平的生育酚與較低的白內障發生風險有關聯,但仍需更多隨機對照試驗確認其臨床效益

 

維他命E的12種功效與副作用 (8點使用禁忌要小心)

 

 

 

 

3.綜合維他命(Multivitamin)

隱性饑餓一詞被用來描述當攝入足夠的熱量但微量營養素不足時發生的營養缺乏,因此適時使用綜合維他命便成為可行方案之一

在全國健康和營養調查中,大約有一半人口出於各種原因正在服用膳食補充劑,最常見的是合併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補充劑

除了遺傳因素及飲食習慣對營養狀況的影響外,可改變營養吸收的因素還包括吸煙、藥物使用、妊娠、哺乳、日照不足和疾病的存在。

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Meta-Analysis,納入了12項前瞻性佇列研究和2項隨機對照試驗)指出,註3

佇列研究的匯總分析顯示,綜合維他命/礦物質補充劑對降低核性白內障、皮質性白內障和任何白內障的風險有顯著的有益作用(但患後囊性白內障或白內障手術的風險沒有降低)

另外,2項隨機對照試驗也顯示服用綜合維他命/礦物質補充劑可以降低核性白內障的風險。

*結論:服用綜合維他命/礦物質補充劑與較低的白內障發生風險有關,但仍需更多隨機對照試驗確認其臨床效益

 

 

綜合維他命被推薦的8種功效及副作用(購買前3點要注意)

 

 

 

總結:

時至今日,現代醫學尚無有效方法能預防白內障發生,而水晶體病變初期通常難以察覺,常等到視力及眼球外觀出現明顯變化時才驚覺不妙

因此年齡超過55歲後建議定期到眼科檢查,並於外出時配戴防紫外線太陽眼鏡,飲食中多攝取深綠色蔬菜,不抽菸,控制血糖等,便能減少白內障發生或進一步惡化

 

 

 

 

4種輔助癌症治療的保健食品(第1種最多人問)

 

3種有益偏頭痛的保健食品(第1點最多人想問)

 

3種輔助降血脂的保健食品(第1種最多人詢問)

 

 

 

3種有益前列腺肥大的保健食品(第1種最多人想問)

 

3種有益泌尿道感染的保健食品(第1種最多人詢問)

 

3種有益感冒的保健食品(第2種最受矚目)

 

 

 

 

3種有益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的保健食品 (第1種常被忽略)

 

3種降低失智症風險的保健食品(第1種最常見)

 

3種有益於憂鬱症的保健食品(第2種很少人知道)

 

Oliver Sun
Oliver Sun

關於作者:

身處網路世代,各種來源不明的假新聞,已成為日常,該如何跳出牽制自己的矛盾真相?

我們分享具有”科學實證”的保健知識,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去看,讓您保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不再任意受病毒行銷的影響

更多訊息請見:關於營養新知

分享文章連結

這幾篇最多人關注:

  • 維他命E的10種功效及副作用(9點使用禁忌請留意)
    維他命E的10種功效及副作用(9點使用禁忌請留意)
  • 綜合維他命被推薦的11種功效及副作用(購買前3點要注意)
    綜合維他命被推薦的11種功效及副作用(購買前3點要注意)
  • 左旋麩醯胺酸的8種功效及副作用(7點使用禁忌要小心)
    左旋麩醯胺酸的8種功效及副作用(7點使用禁忌要小心)

網站揭露

“營養新知”成立的目在於分享具有”科學實證”的保健知識

讀者使用內頁購買連結或專屬代碼"KOY151"購買美國iHerb.com 商品,本站(營養新知)能獲得一小筆回饋金

這些回饋金是維持本站(營養新知)營運及成長的重要經費(用來支付主機費、顧問費、安全維護費、資料庫購買等費用)。

我們不會知道購物者的任何個人資料,請放心。(相反的,讀者未來還能得到更多第一手保健新知)

詳情見利益揭露,感謝。

guest
感謝您選擇發表評論。 請注意,所有評論都會根據本站隱私權政策進行審核,相關資訊會得到嚴格的保護。

guest
感謝您選擇發表評論。 請注意,所有評論都會根據本站隱私權政策進行審核,相關資訊會得到嚴格的保護。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Primary Sidebar

(最新)解密30種熱門保健食品

訂閱營養新知

輸入您的email來訂閱新文章

近期文章

  • 5種有益帕金森氏症的保健食品(第5種最常見)
  • 維他命D的43種功效及副作用(5大使用禁忌要小心)
  • 葉酸的11種功效及副作用(9點使用禁忌要小心)
  • 維他命E的11種功效及副作用(9點使用禁忌請留意)
  • 漆黃素的4種功效及副作用(3點使用禁忌請留意)
  • 小檗鹼的8種功效及副作用(5點使用禁忌請小心)
  • 槲皮素的10種功效及副作用(4點使用禁忌要小心)

搜尋文章

追蹤我們

  • Facebook

追蹤/訂閱本站最新文章

feed

推薦文章

小檗鹼的8種功效及副作用(5點使用禁忌請小心)

槲皮素的10種功效及副作用(4點使用禁忌要小心)

6種有益偏頭痛的輔助療法(第5點簡單易執行)

亞麻籽的6種功效及副作用(7點食用禁忌要留意)

CBD(大麻二酚)的10種功效及副作用(10點使用禁忌請留意)

Footer

關於營養新知   聯絡我們   隱私權政策

網站聲明

本博客所提供的訊息是以現狀為基礎,並不代表是正確、完整、及時、適當。所有資訊及產品不能被用於診斷、治療、治癒或預防任何疾病,也無法取代專業醫生的診斷及建議,對於資訊的任何錯誤、遺漏不負任何責任,亦無法對讀者應用本網站內容之結果負責。建議就身體狀況,向專業醫療人士尋求具體方案及處方,切勿拖延與濫用(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23 營養新知-版權所有,侵害必究,所有內容禁止任何未經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