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瑞症是一種伴有運動和聲音抽動的疾病,嚴重程度各不相同,但其對身心健康的影響是顯著的,並且與各種神經精神共病有關,包括: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強迫症、暴怒症、睡眠問題、抑鬱和偏頭痛。
在實證醫學中,除了藥物治療,有哪些替代療法對妥瑞症有幫助?詳見內文分析
目錄
妥瑞症是什麼?
妥瑞症(Tourette Syndrome)是一種神經精神系統疾病,發病于兒童或青少年時期,由法國醫生喬治·吉爾斯·德拉·圖雷特(Georges Gilles de la Tourette)於1885年首次描述,是抽動症(tic disorders)的一種。
根據《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V), 妥瑞症臨床診斷為存在多個運動障礙和一個或多個語音障礙,持續至少1年,發病時間在18歲之前,估計患病率約為1%,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三到四倍
這種抽動被定義為一種短暫的刻板性陣發性運動活動或發聲(如眨眼睛、頭部抽搐、面部扭曲、發出哼聲和清喉嚨),通常在此之前有一種“先兆衝動”或感覺
對妥瑞症有幫助的替代療法有哪些?
1.針灸 (Acupuncture)
針灸是起源于傳統中醫的一種治療方式。其理論基礎可以追溯到西元前305年至204年編寫的黃帝內經
經典的針灸療法是在選定的穴位上插入一定深度的針,然後用物理力量、熱進行操作。
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Systematic Review,包含7則隨機對照試驗,共564名妥瑞症患者)指出,針灸短期療效可能比西藥好,且針灸可能是提高西藥療效的有效輔助療法。註1
*結論:針對妥瑞症,針灸對於症狀改善或許有正面幫助,但受限於小樣本數,仍需更多研究進一步驗證
2.行為反向訓練(Habit Reversal Training)
行為反向訓練通常用於治療抽動障礙,包括妥瑞症、習慣障礙(包括拔毛癖、咬指甲、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症、吮拇指和重複的口指習慣,如咬手指和咬嘴唇)。這些疾病都涉及到重複的、身體關注的、不想要的行為,導致個體的痛苦或嚴重的功能障礙。
行為反向訓練是一種多成分的行為干預,旨在減少以習慣為基礎的表現,首先,讓個體意識到有問題的行為和任何先兆性衝動,並教導用競爭行為取代呈現行為,並利用放鬆訓練減少呈現行為和競爭替代行為。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0則隨機對照試驗,共586名患者抽搐性運動障礙患者)指出,相較於對照組,行為反向訓練具有小到中等效果的療效。註2
*結論:行為反向訓練對抽動障礙患者的治療或許能帶來正面幫助,但受限於小樣本數,仍需更多高品質的隨機對照試驗來確定療效
3.中藥(Chinese medicine)
中草藥療法是根據中醫的診斷模式(視察、聽、嗅、問、觸診)對患者的證候進行辨證,並將中草藥配伍而成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21則隨機對照試驗,共2824名妥瑞氏症患者)指出,中藥治療療效優於安慰劑和西藥(以反應率及YGTSS量表衡量),且低副作用。註3
*結論:針對妥瑞氏症,中藥治療或許能帶來正面幫助,但受限於小樣本數,仍需更多研究確認最佳處方及劑量
4.重複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一種較新的腦刺激技術,在近三十年來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這項治療使用強大、集中的磁場脈衝在目標大腦區域誘發電流,磁刺激穿過頭皮、頭骨和腦膜的屏障,在大腦表面轉化為電刺激,並調節皮質神經元的活動。
重複經顱磁刺激已經在幾個臨床試驗中被用於各種神經精神疾病的治療目的,如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強迫症、物質使用障礙、自閉症譜系障礙和飲食障礙。
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8則研究,共113位參與者)指出,與基線相比,接受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能顯著改善抽動和強迫性症狀。註4
然而,當對照安慰劑時,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對改善抽動或強迫性症狀無效。
此外,刺激雙側輔助運動區對抽動症狀較其他區域更有效,且年齡越小,治療效果越好
*結論:針對妥瑞症,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對症狀改善或許有正面幫助,但受限於小樣本數,仍需更多研究確認其臨床效益
關於作者:
身處網路世代,各種來源不明的假新聞,已成為日常,該如何跳出牽制自己的矛盾真相?
我們分享具有”科學實證”的保健知識,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去看,讓您保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不再任意受病毒行銷的影響
更多訊息請見:關於營養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