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千萬人次瀏覽的實證營養知識
免費訂閱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Skip to footer
營養新知

營養新知

Health News and iHerb Shopping

首頁 » 3種有益高血壓的保健食品(第3種很少人知道)

3種有益高血壓的保健食品(第3種很少人知道)

Last Updated 2018 年 3 月 7 日 By Oliver Sun Leave a Comment

高血壓是目前成年人盛行率最高的心血管異常疾病,約影響全球10億以上的人口,其中約有70%超過60歲

文獻統合分析(包含61則人口觀察研究)指出,對於中壯年族群,即使只是減少平均收縮壓2 mmHg,就能降低中風及缺血性心臟病死亡風險(幅度分別達10%及7%)。註1

hypertension-supplements

目錄

  • 血壓是甚麼?
  • 科學證實有益高血壓的保健食品有哪些?
    • 1.大蒜(Garlic)
    • 2.鎂(Magnesium)
    • 3.黑巧克力(純朱古力/Chocolate)

血壓是甚麼?

動脈血壓,也就是一般所稱的血壓,是隨著心臟搏動而改變,當收縮將血液打入動脈所產生的壓力,稱為收縮壓(又稱高壓),當放鬆時所產生的壓力則稱為舒張壓(又稱低壓)

而血壓高低一般取決於心臟的收縮力量、血液輸送量及血管的阻力等,當因為某些因素造成血壓超過定義值時,則稱為高血壓(收縮壓大於140 mmHg,舒張壓大於90 mmHg)

高血壓的併發症

高血壓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但可能伴隨頭痛、心悸、暈眩、耳鳴、肩膀、頸部痠痛,且長期下來將造成血管硬化,對腦、眼、心、腎等器官引發不可逆的損傷,如腦溢血、視網膜剝離、心臟肥大、心肌梗塞、腎衰竭等

 

科學證實有益高血壓的保健食品有哪些?

 

1.大蒜(Garlic)

大蒜的使用在人類歷史上可追朔至5千年前之久,除了可作為香料及食物,也是最早被記載的藥用植物之一

大蒜中最具醫療價值的成分是其中的硫化合物,包括蒜氨酸(alliin)、蒜素(allicin)、大蒜烯(ajoene)、烯丙基半胱氨酸(S-allylcysteine),這些物質具有抗微生物感染,心臟保護,抗腫瘤及抗發炎等特性。註1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20則研究,參與者970人)指出,對於高血壓患者,大蒜補充劑除了具有降血壓效果(收縮壓:-8.7 ± 2.2 mm Hg及舒張壓:-6.1 ± 1.3 mm Hg),還能調節膽固醇及免疫功能(增加巨噬細胞及自然殺傷細胞活性,促進T細胞和B細胞的生成)。註2

背後機制可能與大蒜中有機硫物質具有:調節細胞內一氧化氮(NO)和硫化氫(H2S)的生產,抑制血管緊張素產生,進而促進血管舒張有關

*結論:大蒜補充品有高耐受性,且具有改善高血壓、調節血脂及刺激免疫系統的潛力,但結果仍需更多研究進一步驗證

 

  • 大蒜的7種功效及副作用(第1種讓人印象深刻)

 

Wakunaga – Kyolic /大蒜萃取物

(美國直送/全球宅配)

153則使用心得

 

 

 

2.鎂(Magnesium)

鎂是人體組織中第4常見的礦物質,僅次於鈣、鈉和鉀,同時也是細胞內最重要的陽離子,僅次於鉀

鎂除了是骨骼及牙齒形成所必須,也是3百多種酵素反應的重要輔因子,包括ATP、脂質、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血管張力調節,心臟節律,凝血功能都與之有關,重要性不可言喻。註3

一則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0則人口觀察,參與者約18萬人)指出,自食物中攝取較高量的鎂能降低高血壓的發生率,且兩者之間呈劑量反應關係(Dose-Response),日攝取量每增加100 mg,能降低5%的風險值。註1

另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1則隨機對照試驗,參與者約534人)則發現,對於胰島素抗阻、前期糖尿病或非傳染性慢性疾病的對象(如心血管疾病),額外使用鎂補充劑具有降血壓的效果(平均執行期間約3.6個月,日劑量約365至450 mg,能降低收縮壓:4.18 mm Hg及舒張壓2.27 mm Hg)。註2

 

  • 鎂的7種功效及副作用(第1種令人驚嘆)

 

Doctor-s-Best-Magnesium

Doctor’s Best, High Absorption Magnesium/高吸收鎂

(美國直送/全球宅配)

447則使用者心得

 

 

 

 

3.黑巧克力(純朱古力/Chocolate)

巧克力起源於千年前的中美洲,由於其特殊的風味及健康價值,自古已來被視為神賜予的食物,具有高度經濟價值,甚至是只有貴族才能享用的美食

而巧克力的產生是由可可果被摘採後取出其可可豆開始,經過一連串的發酵,乾燥,烘培,研磨和精煉所形成,依製程不同,以含有較高量的可可固形物為最佳,且植物類黃酮也較豐,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的效果,對於預防慢性病有潛在幫助。註1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5則研究)指出,相較於安慰劑,食用富含黃烷醇(Flavanol)的黑巧克力或可可具有降血壓的效果(收縮壓: -3.2 mmHg,舒張壓: -2.0 mmHg),且特別以高血壓或前期高血壓患者較明顯。註2

 

  • 黑巧克力/可可的7大功效及副作用(第2種超受歡迎)

 

Rapunzel, Organic Cocoa Powder(有機可可粉)

221則使用心得

(美國直送/全球宅配)

iHerb購物教學:百萬華人推薦的美國購物網站,限時免運費活動優惠中

iHerb 是詐騙集團嗎?

 

 

 

3種有益視力健康的保健食品(第1種最受矚目)

 

3種有益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的保健食品 (第1種常被忽略)

 

4種有益骨質疏鬆的保健食品(第1種非常重要)

 

 

 

3種有益糖尿病的保健食品(第1種常被提到)

 

3種有益骨關節炎的保健食品

 

3種有益老年黃斑部病變的保健食品(第1種最多討論)

 

 

 

3種降低失智症風險的保健食品(第1種最常見)

 

3種有益於過敏的保健食品(第3種較不為人知)

 

3種有益於憂鬱症的保健食品(第2種很少人知道)

 

 

 

3種對更年期有益的保健食品(第1種歷史悠久)

 

3種舒緩經前症候群的保健食品(第3種自然醫學常用)

 

3種消炎藥的天然替代品(第1種常被用到)

Oliver Sun
Oliver Sun

關於作者:

身處網路世代,各種來源不明的假新聞,已成為日常,該如何跳出牽制自己的矛盾真相?

我們分享具有”科學實證”的保健知識,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去看,讓您保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不再任意受病毒行銷的影響

更多訊息請見:關於營養新知

分享文章連結

這幾篇最多人關注:

  • 碧蘿芷(松樹皮萃取)的11種功效及副作用(7點使用禁忌要留意)
    碧蘿芷(松樹皮萃取)的11種功效及副作用(7點使用禁忌要留意)
  • 綠咖啡的5種功效及副作用(6點使用禁忌要小心)
    綠咖啡的5種功效及副作用(6點使用禁忌要小心)
  • 綜合維他命被推薦的11種功效及副作用(購買前3點要注意)
    綜合維他命被推薦的11種功效及副作用(購買前3點要注意)

網站揭露

“營養新知”成立的目在於分享具有”科學實證”的保健知識

讀者使用內頁購買連結或專屬代碼"KOY151"購買美國iHerb.com 商品,本站(營養新知)能獲得一小筆回饋金

這些回饋金是維持本站(營養新知)營運及成長的重要經費(用來支付主機費、顧問費、安全維護費、資料庫購買等費用)。

我們不會知道購物者的任何個人資料,請放心。(相反的,讀者未來還能得到更多第一手保健新知)

詳情見利益揭露,感謝。

guest
感謝您選擇發表評論。 請注意,所有評論都會根據本站隱私權政策進行審核,相關資訊會得到嚴格的保護。

guest
感謝您選擇發表評論。 請注意,所有評論都會根據本站隱私權政策進行審核,相關資訊會得到嚴格的保護。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Primary Sidebar

(最新)解密30種熱門保健食品

訂閱營養新知

輸入您的email來訂閱新文章

近期文章

  • 5種有益帕金森氏症的保健食品(第5種最常見)
  • 維他命D的43種功效及副作用(5大使用禁忌要小心)
  • 葉酸的11種功效及副作用(9點使用禁忌要小心)
  • 維他命E的11種功效及副作用(9點使用禁忌請留意)
  • 漆黃素的4種功效及副作用(3點使用禁忌請留意)
  • 小檗鹼的8種功效及副作用(5點使用禁忌請小心)
  • 槲皮素的10種功效及副作用(4點使用禁忌要小心)

搜尋文章

追蹤我們

  • Facebook

追蹤/訂閱本站最新文章

feed

推薦文章

小檗鹼的8種功效及副作用(5點使用禁忌請小心)

槲皮素的10種功效及副作用(4點使用禁忌要小心)

6種有益偏頭痛的輔助療法(第5點簡單易執行)

亞麻籽的6種功效及副作用(7點食用禁忌要留意)

CBD(大麻二酚)的10種功效及副作用(10點使用禁忌請留意)

Footer

關於營養新知   聯絡我們   隱私權政策

網站聲明

本博客所提供的訊息是以現狀為基礎,並不代表是正確、完整、及時、適當。所有資訊及產品不能被用於診斷、治療、治癒或預防任何疾病,也無法取代專業醫生的診斷及建議,對於資訊的任何錯誤、遺漏不負任何責任,亦無法對讀者應用本網站內容之結果負責。建議就身體狀況,向專業醫療人士尋求具體方案及處方,切勿拖延與濫用(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23 營養新知-版權所有,侵害必究,所有內容禁止任何未經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