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匹靈(Aspirin)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非類固醇抗炎藥物之一(主要成分為乙醯水楊酸),至今全球每年銷量約1千2百億顆,有大量的臨床證據表明其具有抗炎、鎮痛、解熱、抗血小板等效用。
目錄
阿斯匹靈的由來?
阿斯匹靈(Aspirin)的成分水楊酸是植物中的一種多酚類化合物,用以調節植物生長,並抵禦外界威脅
這類富含水楊酸的植物自古以來就被用來治病,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西元前1500年,埃及人用粗制的桃金娘皮來治療風濕病和背痛,而一千年後,希波克拉底用柳樹的樹皮和葉子來止痛
直到19世紀中期,人們才從柳樹樹皮提取物中分離出水楊酸作為活性成分,然後在1897年8月,德國科學家霍夫曼和成了第一個純乙醯水楊酸,並於1899年以阿斯匹靈商標進行銷售和註冊。
自此之後,阿斯匹靈廣泛用於治療發燒、偏頭痛和其它疾病,包括不可手術的癌症、類風濕關節炎、風濕熱和急性扁桃體炎等相關的疼痛
阿斯匹靈主要藥理機制
阿斯匹靈主要藥理機制與其無選擇性環氧合酶COX-1和COX-2的抑制作用有關,能抑制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形成
前列腺素具有廣泛的生物學功能,包括細胞增殖和遷移、血管生成、細胞凋亡和炎症反應。
阿斯匹靈的實證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1.阿斯匹靈有益結直腸癌防治
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代表一組異質性腫瘤,具有不同組的遺傳和表觀遺傳改變,受暴露於多種因素(包括藥物)的影響,是全球第4大常見的癌症死亡原因,每年約有100萬例新發病例
近年來,細胞毒性化學療法的發展和有效分子靶向療法的加入顯著提高了生存率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6則隨機對照試驗,共有94,854名參與者)指出,阿司匹林的使用可減少結直腸腺瘤復發和降低結直腸癌死亡率。註1
另外,次群組分析(Subgroup analysis)發現,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降低僅在低劑量(≤100毫克)下觀察到,而就死亡率而言,僅在300至500毫克劑量下具有保護作用
*結論:針對結直腸癌防治,阿斯匹靈似乎具有作為化學預防的有益作用
2.阿斯匹靈提高體外人工受孕成功率
輔助生殖技術(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為不孕夫婦提供了生育孩子的機會。第一個使用體外人工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的試管嬰兒誕生於1978年。
自1978年以來,不同的技術,包括胞漿內精子注射、植入前基因診斷、配子和胚胎低溫保存,已被臨床醫生用作新的治療選擇,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5則隨機對照試驗和2則回顧性研究,共15417位接受體外人工受孕女性)指出,低劑量阿司匹林(<150 mg)的使用對體外人工受孕成功率有正面影響,主要是提升活產率。註1
結論:在卵巢刺激之外,阿斯匹靈有助提升體外人工受孕成功率,然而受限於現有證據的低質量,仍需高質量的隨機對照試驗進一步驗證
3.阿斯匹靈有益男性勃起功能障礙
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對男性的生活品質有顯著的負面影響,包括自尊的喪失、對親密行為的回避、焦慮和抑鬱,這些反過來會加劇性功能障礙,也會影響伴侶之間的關係
由於心理、內分泌、免疫和代謝的相互作用是其發病機制的基礎,勃起功能障礙是一個多維和複雜的病理現象。被認為是代謝綜合征、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發展的獨立危險因素,具有共同的潛在介質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2則隨機對照試驗,共有214名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礙男性患者)指出,與安慰劑組相比,使用標準劑量阿斯匹靈的干預顯著改善了勃起功能。註1
*結論:針對男性血管源性勃起功能障礙,阿斯匹靈或許能帶來正面幫助,但受限於小樣本數,仍需更多研究進一步驗證
4.阿斯匹靈有益多囊卵巢綜合徵相關不孕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多囊卵巢綜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是女性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總患病率為5%至15%,是導致不孕的常見原因。
目前,該診斷是根據2003年歐洲人類生殖與胚胎學會和美國生殖醫學學會的標準,也被稱為鹿特丹標準。
患者必須滿足以下3個標準中的2個(並排除其他病因的月經紊亂和高雄激素):1. 少排卵/無排卵,2. 臨床症狀(多毛、痤瘡、男性型脫髮)或高雄激素血症的生化體征(血清睾酮水平升高),3.,多囊卵巢,由12個或更多直徑為2至9毫米的卵泡組成或卵巢體積增加,超過10立方公分
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0則隨機對照試驗,共948位多囊卵巢綜合症患者)指出,與來曲唑(letrozole)單一療法相比,阿司匹靈聯合來曲唑可顯著增加子宮內膜厚度、宮頸粘液評分、排卵率、成熟卵泡數、妊娠率,顯著降低流產率。註1
*結論:針對多囊卵巢綜合征相關不孕,阿斯匹靈聯合來曲唑治療或許能帶來正面幫助,受納入研究數量和品質的限制,仍需進一步驗證
5.阿斯匹靈有益顱內動脈瘤
腦動脈瘤是大腦血管動脈壁的異常擴張,在35歲到60歲之間女性與男性的發生比例是3:2,蛛網膜下腔出血(SAH)是顱內動脈瘤破裂最嚴重的表現
據全球統計,約3%的成年人患有未破裂的顱內動脈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小動脈瘤(小於7毫米)通常不予治療,因患者不能從現有治療中獲益,而且動脈瘤破裂的風險並不大於這些動脈瘤治療併發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然而,顱內動脈瘤的持續增長會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SAH),其死亡率為35%,並會導致一些嚴重的併發症。因此,迫切需要一種非侵入性藥物治療,以減輕風險。
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8則佇列研究和病例對照研究,共10,518位參與者)指出,口服阿斯匹靈與較低的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生長可能性及顱內動脈瘤破裂風險有關。註1
*結論:針對未破裂顱內動脈瘤,阿斯匹靈的使用與較低的生長率及破裂風險有關
6.阿斯匹靈降低COVID-19死亡率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病)是2019年12月爆發的一種非典型肺炎,其病原體被分離並命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SARS-CoV-2)
COVID-19可通過人與人之間飛沫和接觸傳播,易感人群為50歲以上的個體,主要症狀為發熱和咳嗽,其次是肌痛、頭痛和疲勞,大多數感染者病情輕微,但病情嚴重的患者病情會惡化,出現各種嚴重併發症,甚至可能死亡
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6則回顧觀察性研究,共13993名COVID-19患者)指出,住院期間或住院前低劑量阿斯匹靈(每天75至325毫克)的使用與降低死亡率獨立相關。註1
*結論:針對COVID-19,使用低劑量阿司匹林或許有助降低患者死亡率,但受限於可能的偏倚風險及干擾因子,仍需要進一步的大型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來得出明確結論(在給COVID-19患者服用阿斯匹靈之前,應權衡其風險和益處)。
7.阿斯匹靈降低消化道癌症發生率
由於人口老齡化、人口增長、吸煙和肥胖率增加,消化道癌症(Digestive tract cancers)是常見原發性癌症,包括:食道癌、胃癌和結直腸癌,分別在世界上最常見的癌症中排名第九、第六和第三位。
雖然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消化道癌症的診斷和治療得到了改善,但患者的長期生存率仍然很低,腫瘤相關死亡率仍然很高。
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13則觀察型研究)指出,服用阿斯匹靈可以降低結直腸癌、鱗狀細胞食道癌、食管和賁門腺癌、胃癌、肝膽道癌和胰腺癌的風險,但不能降低頭頸癌的風險。註1
這些關聯在性別、地理區域和其它協變數上都是一致的,對於所有消化道癌症(除了頭頸癌),阿斯匹靈的良好預防效果隨著使用時間延長而增加,對於結腸直腸癌,預防效果也隨著劑量增加而增加。
*結論:服用阿斯匹靈與較低的消化道癌症風險有關,但相關結果仍需更多隨機對照實驗進一步驗證
8.阿斯匹靈預防偏頭痛
偏頭痛(Migraine)可被視為一種週期性發作的慢性神經系統疾病,特徵是中重度頭痛,具有單側和搏動特徵,且可因日常體能活動而加重。
大約6%到8%的男性和12%到14%的女性符合偏頭痛的診斷標準。未經治療的偏頭痛發作持續時間相當長,從4小時到3天(中位持續時間為18小時)。
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systematic review,包含8則隨機臨床試驗,共28,326位參與者)指出,口服阿斯匹靈(日劑量至少為325毫克)能降低偏頭痛發作頻率。註1
*結論:口服阿斯匹靈對於預防偏頭痛發作有正面幫助,但仍需更多研究確認最佳劑量
9.阿斯匹靈預防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不再只是富裕國家的問題。在發展中國家,它造成的死亡人數是愛滋病毒、瘧疾和結核病總和的兩倍,主要特點是血管床的血液供應狹窄或阻塞,最常見的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
僅在美國,估計有8260萬美國成年人(約三分之一)患有一種或多種心血管疾病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9則隨機對照試驗,共102,621位參與者)指出,在平均6.9年的隨訪中,服用阿斯匹靈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降低有關(降幅達10%,但對於預防心肌梗死,中風,缺血性中風,或全因死亡率則無明顯幫助)。註1
另外,阿司匹靈的使用會提升出血性中風和大出血發生率
*結論:對於無臨床心血管疾病的對象,目前全部證據對阿斯匹靈的療效提供適度的支援(能減少了大約10%的主要心血管事件),但這種益處被阿司匹林的風險所抵消,因此使用前須由專業醫療人員謹慎評估風險和益處
10.阿斯匹靈改善認知功能,預防失智症
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在6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占3-5%,在75歲以上的成年人中占15%,是患失智症的高風險族群,特別是阿爾茨海默病
主要特點是認知功能下降,是介於典型衰老相關及符合癡呆之間的狀態,症狀除了記憶缺失,也可能伴隨其它方面的功能下降,如注意力、語言、視覺空間功能或執行功能。
一則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8則研究,參與者為36,196位無失智或認知障礙的受試者)指出,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日劑量小於300 mg)無法降低認知功能下降及失智的風險,對於改善認知功能評分也無明顯幫助。註3
*結論:目前尚無證據能證明低劑量阿斯匹靈可以延緩認知能力下降或癡呆,或者提高認知測試分數
11.阿斯匹靈降低子癇前症發生率,又稱先兆子癇
子癇前期(preeclampsia)是妊娠最常見的腎臟併發症,其特點是高血壓、蛋白尿和水腫,通常在妊娠的最後三個月出現
發病率在研究人群中有所不同,但一般占總懷孕事件的3%到7%之間,且常發生於第一次懷孕或懷上雙胞胎的女性身上
一則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0則隨機對照試驗,共3,168位參與者)指出,相較於安慰劑或未治療的對象,有子癇前症風險的孕期女性在16周妊娠內口服低劑量阿斯匹林能降低65%的早發型(小於37週)子癇前症風險。註4
此外,產婦攝入阿斯匹靈還有助降低與子癇前症相關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包括:妊娠期高血壓、宮內生長遲緩、胎兒小於妊娠年齡、死產、新生兒體重
*結論:針對子癇前症高風險族群,使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除了能降低發病風險,還有助減少與之相關的產婦和新生兒不良併發症。
12.阿斯匹靈預防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急性肺損傷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是一種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症狀,其特點是氣體交換和呼吸功能嚴重損傷,導致血氧下降甚至器官衰竭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常發生於重症患者,每10萬人約有86.2例,在美國每年總計約20萬名病例,醫院死亡率高達38.5%。
最常見的致病因子是嚴重敗血症,約佔79%的病例,其它因素尚有毒素吸入、肺挫傷、急性胰腺炎、外傷、輸血、燒傷及體外迴圈術後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6則臨床試驗,共6562位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高風險患者)指出,口服阿斯匹靈有助於降低29%的急性呼吸窘迫症/急性肺損傷群發生率(但對死亡率則無明顯幫助)。註5
背後機制可能與阿斯匹林減少肺內分流,預防肺內分流高血壓,減少肺水腫和炎症反應有關。
*結論:對於可能罹患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高風險對象,口服阿斯匹靈能降低發病率,但無法降低死亡率
阿斯匹靈有什麼副作用?
阿斯匹林屬藥物的一種,代表使用後仍有一定的風險存在,可能副作用包括:肚痛及胃灼熱(與餐服用能降低此狀況)、便秘、食慾增加、震顫、緊張、煩躁、尿滯留…等
較嚴重的副作用有:易擦傷/出血、胃/腸或身體其它部位嚴重出血、聽力障礙、耳鳴、腎病症狀(如尿量變化)、持續或嚴重噁心/嘔吐、不明原因的疲勞、頭暈、排黑尿或黑便、眼睛或皮膚發黃、突然的視力變化、嚴重頭痛、口齒不清…等。
少部分人可能對此藥過敏,可能產生過敏反應,症狀包括:面部/舌頭/喉嚨出現皮疹/瘙癢/腫脹,嚴重眩暈、呼吸困難等,若出現症狀請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以上非完整的副作用列表,若出現其它不適症狀,請與您的醫生或藥劑師進一步確認。
安全注意事項/交互作用/10點使用禁忌
1. 未經醫生批准,不要開始、停止或改變任何藥物的劑量
2. 若原本有規律服用阿斯匹靈,請勿擅自停藥,可能產生反彈效應,增加血栓或心臟病發作的風險。註6
3. 勿與其它抗凝血藥物合併使用,可能增加嚴重出血併發症的風險,如warfarin(華法林)、apixaban(阿呱沙班)、dabigatran(達比加群酯)、rivaroxaban(利伐沙班)
4. 勿與Heparin(肝素)、Ibuprofen(布洛芬)、Corticosteroids(皮質類固醇)、Clopidogrel (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藥物)、antidepressants (抗抑鬱藥)合併使用,可能影響藥物效力
5. 若大劑量或規律服用請定期做肝腎功能檢查與血球計數,用以監測進展或檢查副作用
6. 勿與以下保健食品合併使用,可能增加出血風險,如:山桑子(Bilberry)、辣椒素(Capsaicin)、貓爪草(Cat’s claw)、丹參(Danshen)、月見草油(Evening primrose oil)、銀杏(Ginkgo)、卡瓦胡椒(Kava)、Omega-3脂肪酸
7. 手術前兩周請停止服用,以避免出血風險
8. 經常服用阿斯匹靈並有飲酒習慣會增加胃出血的風險
9. 一則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 為期4週,對象為16,703 名沒有心血管疾病、失智和身體殘疾的社區年長者,中位年齡為 74 歲)指出,服用阿司匹林(日劑量100 毫克)未能降低骨折風險,但提昇 17%嚴重跌倒的風險。註1
10. 一則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指出,每日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日劑量100毫克,平均治療時間4.5年)會提升年長者的貧血發生風險,兩者之間的關聯主要與胃腸道出血風險增加有關。註1
想預防心血管疾病,該每天服用阿斯匹靈嗎?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簡稱FDA)不建議未曾患有心臟病、中風或其它心血管疾病的族群服用阿斯匹林來預防心臟病。
一般來說,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越高,每天服用阿斯匹林的好處才有可能超過出血的風險(副作用的嚴重性)。
因此在服用阿斯匹靈之前,你應該和你的醫生討論一下。
若有以下情況,醫生可能會建議你每天服用阿斯匹靈:
已經心臟病發作或中風了。
有心臟病發作,但是你在冠狀動脈中放置了一個支架
做過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或者因為冠狀動脈疾病(心絞痛)而胸痛。
從未得過心臟病,但得心臟病的風險很高。
有糖尿病和至少一個以上的心臟病風險因子,例如吸煙或高血壓(針對50歲以上的男人,或者60歲以上的女人。)
不能吃阿斯匹靈的族群(分為以下9種)
曾對阿斯匹靈或非類固醇抗炎藥(如布洛芬)過敏
曾罹患胃潰瘍
患有嚴重的肝腎問題
有血友病或其它凝血障礙疾病
有無法控制的高血壓
16歲以下兒童及65歲以上年長者(因可能提升副作用發生)
懷孕、哺乳或試圖懷孕女性。
氣喘患者勿用,可能誘發症狀發作。註7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請瞭解併用藥物的相互作用
關於作者:
身處網路世代,各種來源不明的假新聞,已成為日常,該如何跳出牽制自己的矛盾真相?
我們分享具有”科學實證”的保健知識,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去看,讓您保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不再任意受病毒行銷的影響
更多訊息請見:關於營養新知